我有個近乎完美的女性朋友,聰明健美,成熟大方,家庭事業無懈可擊。

有一天,她七歲的兒子頑皮,跑來跑去,結果把人家的東西打翻了。她馬上向人家道歉賠償,又對兒子懲罰警戒,可是她心裡仍然感到非常不舒服;見兒子一派輕鬆的樣子,她忍不住又絮絮不休。

「你知不知道,你到底犯了多大的錯,給人家添了多少麻煩?人家一番心血,你一個碰撞就破壞了;雖然人家不介意,但是你自己就不會內疚反省的嗎?早就提醒過你,在別人地方跟在家裡不同,你不能這般粗魯,必須時刻小心在意。」

朋友是個溫柔美麗的性格,而且一向與兒子關係極好;我相信她絕對不是憤怒地破口大罵、或令人厭煩的那種說教。

「這次你很幸運,沒有釀成意外;可是下次未必如此。萬一傷害到別人,怎麼辦?你有沒有仔細想想,以後怎樣避免同類犯錯,改一改你這個毛躁性格?否則……」

兒子突然輕輕捉住她的手,望著她眼睛,認真而誠懇地說:「媽媽,我知道我做錯了;我會努力改正,下次不再犯。但是,我認為我們不應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。Let’s move on(我們向前展望),好嗎?」

朋友聽了心裡一震,細細思索,兒子的話竟是大有道理:做錯了,受罰了,下次盡量不再犯,不就是如此簡單嗎?為什麼她還要在已過去的事上苦苦糾纏?難道苦口婆心多講幾次,就一定能確保兒子永不再犯?難道少講兩句,他就永遠不會改過?

從小到大,朋友對自己要求嚴格、力追完美,犯了一丁點兒過失便會耿耿於懷;即使受害人和當事人早已忘記了,她依然會不斷地回想,思考下次該怎樣彌補和改善。這種思維習慣,令她愧疚不安的情緒不斷放大,內心長期繃緊,無法放鬆。

別人看她,是個無可挑剔的美女,她卻經常感到徬徨和不足。原來,是她自己一直不放過自己,故此也不懂得放過兒子。

幸好兒子天性豁達,非但沒有受到媽媽的緊張情緒影響,還能指出理性的方向。越是性格跟自己不同的孩子,越能啟發家長們用其他角度去看人生、看自己。教養孩子,其實完全是一場自我的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