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孩子到了高小,在讀書考試和學校活動方面,不再想父母插手幫忙。

我的大女兒,到了小學四年級下學期,開始不讓我檢查功課。考試的溫習,也逐漸變成她自己去安排時間表和溫習內容。

起初,成績有點不如預期。大女兒傾向高估自己的能力,她認為自己聰明,就應該拿到好成績。可是她還未太理解,「考試考的是EQ、不是IQ」。除了聰明外,還有很多情商、技巧,例如是小心檢查題目、做卷時的時間管理和策略等。

我無法逐項提醒,唯有等待她自己從失敗中摸索、學習,逐點兒去改善和完善考試的能力。

最要緊的是,是她自願對自己的學業負責。那是她自發的意願,而並非父母的要求脅迫。

沒有父母的幫忙,成績起初有可能一落千丈。但是,小學生的成績好壞,並不會影響將來人生的前途。如果不趁小學時期嘗試「失敗」的滋味,難道要等在公開試、大學時期才遭遇滑鐵盧嗎?

作為母親,我只能夠表達信任、支持、欣賞;在她失敗時不呵責,而是會站在她那一邊。

如果女兒需要補習,我會幫助她找補習老師。

如果她需要補充練習,我會幫她去購買。

如果她需要我幫助檢查功課,我會出手。

如果她想上網搜尋資料答案,我會允許她自由上網,或者引導她搜尋有用的資料。

但是如果她沒有感到需要,我是不會主動插手的。

開始進入青春期的少年,渴望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;這代表他們的自主思想開始萌芽,是一件好事。父母與其擔心孩子,倒不如學習相信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