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長請我介紹中文課外書給他兒子。他說:「兒子唯一喜歡讀的中文書,是一套關於科普知識的漫畫系列,經常從學校圖書館借回家。我見那些漫畫古古怪怪,總是以搞笑為主,而且圖畫比文字多,我叫他不要讀。還是你介紹一些正經的中文書給他看吧?」

我不可思議地望著他:「漫畫有什麼問題?你的兒子喜歡看,你應該一整套買回家,鼓勵他反覆閱讀!」

「可是那些是漫畫,不是正統的文學名著啊!不怕學壞嗎?」

許多知識份子有這個問題。他們不是貴族,卻執意對孩子進行貴族教育。孩子看的書必須是古典名著,聽的音樂必須是古典音樂,說的必須是牛津英語,運動必須是騎馬和高爾夫球;其餘一切,都是庸俗的。

孩子長大後,要麽積極地反叛、變本加厲地「庸俗」;要麽不能擺脫「貴族身份」,無法與庸俗的普通人交朋友,愈來愈孤僻。

我扯得遠了;還是說回讀中文書吧。我的十一歲大女兒,小學一年級時,得到一套三十本的漫畫《資治通鑑》和《續資治通鑑》,裡面全都將歷史事件畫成搞笑故事,從此她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。就在昨日,我提起「戰國四公子」,她馬上就接口說出他們的故事,將孟嘗君的「狡兔三窟」、「雞鳴狗盜」等細節娓娓道來,又說得出信陵君是平原君的妻舅,連馮驩這些「二打六」的背景也一清二楚。

之後,她又比較蘇秦的「合縱」和張儀的「連橫」,分析他們的政治外交;談起鬼谷子,又說起之前的孫臏、龐涓,真正是爛熟於心而條理分明。這些知識是哪兒來的?就是將那套「毫不正經」的漫畫資治通鑑,翻來覆去讀了幾十遍。

此外,她還擁有漫畫版《東週列國誌》、《中國神話》、《孫子兵法》、《七俠五義》、《莊子》等等,全都是我見她有興趣、於是不惜工本地一套套訂購回家。那你會問:「衹看漫畫,可以嗎?」就是因為她對中國歷史文化有堅實的基礎,11歲就讀完金庸武俠小說;學校教的文言文,不費吹灰之力就滾瓜爛熟。

她小時候也喜歡漫畫科學雜誌,我曾經去工業區找到批發商,一口氣買了六七十本;而箇中內容,全都讓她像海綿般完全吸收了,所以她的常識的非常廣博。

這些漫畫,不但能讓孩子愉快輕鬆地學習知識,還能鼓勵他們用中文去吸收和思考。課外閱讀,應該是愈「雜」愈好;不管是曲高和寡,還是下里巴人,最好都兼收並蓄,雅俗共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