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6月,我在新加坡讀中學, A Levels(高考)時,以自修方式,提早半年考試,考數學、化學、生物。
那時候沒有互聯網,沒有補習老師或補習班。所有的考試資料和舊試卷,都是從圖書館影印、和從書局買回來的。
許多人問:「你是如何取得好成績的?」
那段日子,彷如昨日。由於是自修考生,同一屆衹有4-5個人考,試場設在新加坡的「英國文化協會」的一個課室內。
當我一知道考試地點,便找個週日下午,乘巴士轉地鐵再轉巴士,到達英國文化協會,找到了那個將會舉辦考試的課室。
考室上了鎖。
我從窗外往內望,看到了考室內部的情況:教師桌和黑板在哪一邊?有多少部空調和風扇?風會從哪個角度吹過來?
還有天花板的光管位置:哪兒燈光較強,哪兒較暗?
最重要是,課室內使用哪款桌子和椅子?桌面有多大?高度是多少?我的文具、飲料、外套該擺放在哪裡?全都一一想清楚了。
最後,我檢視去洗手間的路徑,以及洗手間內的設備和衞生程度。
回到宿舍,每次做舊試卷,我就先閉上眼睛,回想英國文化協會那個考室的情景,想像自己正處身其中。
待正式考試那幾天,一切都順利進行:準確的交通時間預算,熟悉的走廊和考室,高矮合適的桌椅。
我的成績是 AAA,同時獲得香港大學醫學院和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取錄。
習慣考場的環境,習慣桌椅的高低,這些都是微枝末節。我這個人,並不聰明,沒有特別才華,耐力不高,更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;唯獨是比別人細心,所以總是從細節入手。
倘若你的孩子是個愛從大局入手的人,不拘小節,或者適應能力很強,就不需要像我這般謹慎微細。反正,未必每個試場都容許你事先堪察。隨機應變、與時並進,才是最萬全的策略。